弗兰克—赫兹实验如何验证原子具有能级?
1、实验结论 通过弗兰克—赫兹实验,科学家们能够直接观测到原子能级的量子化,证明了原子内部能量的不连续性,证实了原子分立能级的存在,并提供了一种测量激发电位的方法。这个实验不仅验证了玻尔的原子模型,也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夫兰克—赫兹实验不仅证明了原子能级的存在,还揭示了量子力学的基本规律。这一实验结果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物理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通过进一步研究原子能级,科学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3、实验目的是验证原子内部能量的量子化,即验证原子能级的存在。弗兰克-赫兹实验通过电子碰撞原子使其激发,进而证明能级的存在。实验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场加速电子碰撞原子,电子损失的能量即为原子吸收的能量,二者关系可表述为:△E(电损)=△E(原吸)。实验步骤如下:电子由热阴极K出发,通过KG间电场加速。
4、实验原理: 电场加速电子碰撞原子:弗兰克赫兹实验利用电场加速电子,使其与原子发生碰撞。电子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能量等于原子吸收的能量,即△E=△E。 验证原子能级的存在:通过电子与原子的碰撞,可以观察到电子在不同能量状态下与原子碰撞后的行为变化,进而验证原子内部能量的量子化,即原子能级的存在。
弗兰克—赫兹实验简介
弗兰克擅长低压气体放电的实验研究。1913 年他和G.赫兹在柏林大学合作,研究电离电势和量子理论的关系,用的方法是勒纳德(P.Lenard )创造的反向电压法,由此他们得到了一系列气体,例如氦、氖、氢和氧的电离电势。后来他们又特地研究了电子和惰性气体的碰撞特性。
弗兰克-赫兹实验揭示了电子与汞蒸汽原子碰撞过程中能量转移的量子化现象,通过测量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加深了人们对原子能级概念的理解。该实验为能级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对玻尔的原子理论构成了有力支持。弗兰克在低压气体放电实验领域颇有建树。
通过弗兰克—赫兹实验,科学家们能够直接观测到原子能级的量子化,证明了原子内部能量的不连续性,证实了原子分立能级的存在,并提供了一种测量激发电位的方法。这个实验不仅验证了玻尔的原子模型,也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弗兰克—赫兹管(简称F—H管)、加热炉、温控装置、F—H管电源组、扫描电源和微电流放大器、微机X—Y记录仪。F—H管是特别的充汞四极管,它由阴极、第一栅极、第二栅极及板极组成。为了使F—H管内保持一定的汞蒸气饱和蒸气压,实验时要把F—H管置于控温加热炉内。加热炉的温度由控温装置设定和控制。
弗兰克赫兹实验是研究电子与汞原子相互作用的物理实验,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测电子与汞原子碰撞后的能量转移过程。测定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验证玻尔的原子理论和量子力学中的能量跃迁理论。实验设备:弗兰克赫兹管:一种特殊的四极管,用于在汞蒸气中产生电子和原子的碰撞。
用弗兰克—赫兹仪测出来Ar的第一激发电位是(167+-0.52)eV 实验表明原子是分能级的,而电离电位是指将原子完全电离所对应的电位,此时的原子的状态被称为等离子态,核外电子成为自由电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