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运动终板1540m/s?
1、运动终板是神经-肌肉接头的别称,它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给肌肉。 运动终板的结构类似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三个部分。 突触前膜,也称为接头前膜或运动终板前膜,是神经轴突末梢的一部分。 突触后膜,也称为接头后膜或运动终板后膜,是与前膜相对的肌肉细胞膜。
2、运动终板即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神经-肌肉接点类似于突触,其结构包括突触前膜(接头前膜或运动终板前膜)、突触后膜(接头后膜或运动终板后膜)和突触间隙(接头间隙或运动终板间隙)三部分,是实现兴奋由运动神经传递到肌肉的装置。而1540m/s可以看作是兴奋由神经轴突末梢传至肌纤维内部的速度。
名词解释:迷路、运动杠杆、房水循环、脑脊液循环、神经垂体、硬脑膜窦...
1、迷路:又称内耳,是人耳内部前庭蜗器主要部分,位于颞骨骨质内,由骨迷路和膜迷路组成,内部充满淋巴。运动杠杆:人体骨骼肌牵引骨骼形成的运动形式形成的杠杆作用,分为平衡杠杆、省力杠杆、速度杠杆。
2、硬脑膜窦为硬脑膜的两层在某些部位分开,内衬内皮细胞,构成特殊的颅内静脉管道,输送颅内静脉血。窦内无瓣膜,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硬脑膜窦损伤,出血较多。
3、耳廓神经离大脑较近,受到击打或挤压后可损伤通往脑膜中的动脉、静脉分支,使血液循环受阻。而且耳部在下颌骨的上缘,下耳廓的后面,有一个和太阳穴一样致命的穴位.叫完骨穴,打击耳和耳后完骨穴,轻则击穿耳膜或耳内出血,重则脑震荡或在5秒钟内死亡。 击打方法:攻击时可用双拳同时左右夹击。
4、第一点:疑心病。具有疑心病的人, 总是虚构一些因果关系去解释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止言谈。如有位妇女见到别人小声交谈,就认为是在议论她。第二点:争公平。企求绝对公平的结果,总是抱怨对自己的不公平,嫉恨比自己强的人。第三点:应该论。许多人的情绪被“应该论”所操纵。
5、回答字数有限制,这里发不完整,到我空间去看吧。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