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兰克林自传》中,关于学徒生涯的部分主要描述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4岁到21岁之间的生活。以下是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1. 家庭背景:富兰克林出生于1731年,他的父亲是一位工匠,家境并不富裕。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富兰克林在14岁时就被送到一家印刷厂当学徒。
2. 学徒生活:在印刷厂当学徒期间,富兰克林负责印刷、装订、排版等日常工作。尽管工作辛苦,但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学习印刷技术,并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3. 勤奋学习:富兰克林在学徒期间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包括哲学、历史、科学等方面的著作。他还学会了拉丁语和法语,这为他后来的学术研究和社交活动打下了基础。
4. 与印刷厂老板的关系:富兰克林与印刷厂老板约翰·科尔特的关系非常融洽。老板对他非常信任,并鼓励他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这使富兰克林有机会结识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
5. 独立创业:在学徒期满后,富兰克林决定离开印刷厂,独立创业。他前往费城,开设了自己的印刷厂,并开始从事出版和写作工作。
6. 启蒙运动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富兰克林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开始关注社会改革和科技进步。他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总结来说,富兰克林的自传中关于学徒生涯的部分主要描述了他如何通过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从一个普通的学徒成长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发明家。这段经历对他的个人成长和后来的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