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七种变化通常指的是月亮在一个月中的不同阶段,这些阶段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被称为“月相”。以下是月亮的七种变化:
1. 新月:月亮与太阳几乎在同一直线上,从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称为新月或朔月。
2. 蛾眉月:新月之后,月亮的右侧边缘开始出现微弱的光亮,形状像蛾的眉毛,称为蛾眉月。
3. 上弦月:月亮的右半边被照亮,从地球上看,月亮的右侧是亮的,左侧是暗的,形状像半个圆形,称为上弦月或半弦月。
4. 凸月:月亮的右半边和左半边都被照亮,但左侧比右侧亮,形状像凸起的月亮,称为凸月。
5. 满月:月亮的整个圆面都被照亮,称为满月或望月。
6. 凹月:满月之后,月亮的左半边开始变暗,形状像凹下去的月亮,称为凹月。
7. 下弦月:月亮的左半边被照亮,从地球上看,月亮的左侧是亮的,右侧是暗的,形状像半个圆形,称为下弦月或半弦月。
这些变化是月亮绕地球公转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周期大约为29.5天,也就是一个朔望月。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