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这个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过程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性的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以下是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一规律:
1. 生物进化: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经历了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再到哺乳动物的过程。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最初的生物是单细胞,后来否定这个阶段,出现了多细胞生物;然后又否定多细胞生物,出现了更高级的脊椎动物;最后否定脊椎动物,出现了更为高级的哺乳动物。
2. 科技发展:
在信息技术领域,从最初的机械计算器到电子计算器,再到现代的计算机和互联网,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机械计算器被电子计算器否定,而电子计算器又被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否定。
3. 哲学思想:
在哲学思想史上,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朴素唯物主义肯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但缺乏科学论证;辩证唯物主义肯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并提出了辩证法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进一步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4. 经济制度: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是对前一种社会形态的否定,但又是在否定中继承了前一种社会形态的某些积极因素。
5. 个人成长: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从无知到有知,从稚嫩到成熟,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无知阶段否定了自己的无知,开始学习知识;有知阶段否定了自己的稚嫩,追求更高层次的成熟。
这些例子都表明,否定之否定规律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普遍存在,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