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核心,它规定了企业会计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以下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
一、适用范围
本准则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企业,包括各类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二、会计基本假设
1. 持续经营:企业会计应当假定企业将按照其当前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
2. 会计主体:企业会计应当以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核算。
3. 会计分期:企业会计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进行会计核算。
4. 货币计量: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会计核算。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 客观性:企业会计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 相关性:企业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的需要相关。
3. 可靠性:企业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4. 可理解性:企业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清晰易懂,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
5. 及时性:企业会计应当及时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原则
1.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2. 确认原则:企业会计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条件,确认会计要素。
3. 计量原则:企业会计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
五、财务报表
1.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
2. 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3.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情况。
六、附则
本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前规定与本准则不一致的,按照本准则执行。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了基本框架和规范,有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