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Heinrich's Accident Chain Theory)是由德国工业工程师海因里希(W. H. Heinrich)在1930年代提出的。这个理论描述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一个连锁反应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人的不安全行为:这是事故的起点,指的是人的操作失误、疏忽、违反安全规程等行为。
2. 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了物的不安全状态,例如设备故障、环境危险等。
3. 事故发生: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4. 人员伤害:事故最终造成了人员伤害。
海因里希将事故的连锁过程总结为以下比例关系:
1:29:在29起轻微伤害事故中,有1起重伤或死亡事故。
29:300:在300起事故中,有29起轻微伤害事故。
300:1000:在1000起轻微伤害事故中,有300起事故没有造成伤害。
这个理论强调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性,并指出预防事故的关键在于消除或减少导致事故的连锁反应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设备安全性等措施,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对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