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 民间性与文学性:
民间性:这是民间文学的首要属性。它指的是民间文学产生、流传于民间,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传承的文学形式。民间性体现在民间文学的内容、形式、创作方式以及传承方式上。内容上,民间文学多反映民众的生活、信仰、道德观念等;形式上,它具有民间艺术的特点,如韵律、象征、寓意等;创作方式上,民间文学往往是通过集体口头创作和口头传承;传承方式上,民间文学依赖口头传承,代代相传。
文学性:民间文学虽然起源于民间,但同样具有文学的价值。它具有文学作品的普遍特征,如形象性、情感性、思想性等。在民间文学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主题思想深刻,这些都是文学性的体现。
2. 社会性与艺术性:
社会性:民间文学是民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民间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
艺术性:民间文学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象征手法和民间艺术形式,如韵律、节奏、意象等,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民间文学的艺术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形象性:民间文学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情感性:民间文学传达了民众的情感,反映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思想性:民间文学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人生哲理和社会理想。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体现在民间性与文学性、社会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这种双重属性使得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价值。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