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典故,它讲述了和氏璧如何从楚国转到赵国的故事。
和氏璧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美玉,相传产于楚国。有这样一个传说,楚人卞和(又称和氏)在山中发现了这块宝玉,将其献给楚王。然而,由于玉的外观并不显眼,楚王怀疑它是石头,命令卞和砍掉他的左脚。后来,卞和又把这块玉带去献给楚王,这次楚王怀疑他是骗子,于是砍掉了他的右脚。
卞和忍辱负重,最终感动了楚王。楚王命令工匠加工这块玉,发现它确实是块无价之宝,于是命名为“和氏璧”。
后来,赵国得知了和氏璧的消息,赵惠文王非常想得到这块宝玉。于是,赵国派使者蔺相如带着十五座城池去楚国交换和氏璧。蔺相如聪明机智,在与楚王的交涉中,巧妙地使楚王放弃了交换城池的意图,同时以和氏璧的真伪为借口,成功地将和氏璧带回赵国。
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原主,同时也体现了蔺相如的智谋和勇气。和氏璧最终回到了赵国,也就是赵惠文王的手中。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