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路程是什么
1、相对路程是指在两个物体或者两个参照系之间,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运动距离。这个概念在物理学中的相对运动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对相对路程的详细解释: 定义与概念 相对性:相对路程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在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运动时,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然后计算另一个物体相对于这个参照物的运动距离。
2、首先,相对指的是:两个物体发生摩擦,把其中一个物体看作参照物,另一个物体所走的(路程)。
3、相对路程是区别于绝对路程的,比如:A,B都向前走一分钟,A走了100米,B走了125米,那B相对于A走了25米,25米就是相对距离,100米和125米就是绝对距离。
4、就是摩擦体相对的摩擦距离。比如往前30厘米,往后30厘米,再往后30厘米,再往前30厘米……如此反复,就是相对路程(距离,每次摩擦距离×次数)。
高一运动!甲乙两列火车相向而行,速率分别是10M/S和15M/S
当甲乙两列火车相向而行时,甲车的乘客若以自己为参照物,可以观察到乙车的速度。根据相对速度的计算公式,乙车的速度 V 等于甲车与乙车速度之和,即 V = V乙 + V甲。在这个例子中,V甲 = 10 M/S,V乙 = 15 M/S,因此 V = 25 M/S。
v=15m/s-10m/s=5m/s 则时间t=S/v=150m/5m/s=30s 【俊狼猎英】团队为您解
(1) 已知甲火车长 S甲=200m,乙火车长 S乙=300m,且V甲=54km/h=15m/s,V乙=10m/s。由于两车相向而行,所以对于甲、乙两火车来说都具有速度V甲和V乙。即通过两火车所用的速度为15m/s+10m/s=25m/s。
设相等的位置是S,则总位移是2S,通过第一个S的时间是:t1=S/10 通过第二个S的时间是:t2=S/15 所以,总时间就是:t=S/10+S/15 即:t=3S/30+2S/30 这是通分 然后:t=5S/30=S/6 平均速度为:v=2S/(S/6)=12m/s 来自《中学物理导航》的解
V方-V0方=2ax,可以求出加速度 t=(v-v0)除a,可以求出t。
km/h=10m/s 54km/h=15m/s 因为这段距离是甲乙共同走的,而从甲车上看到的却只有乙车车长。所以用速度和乘时间就等于乙车车长。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