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是一种会计核算原则,它主要用于存货的计量。具体来说,这个原则的意思是:
当企业的存货(如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在市场上可以出售时,其账面价值应当以其可变现净值和成本中的较低者来计量。
以下是这个原则的详细解释:
1. 可变现净值: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2. 成本:指企业为取得存货所发生的实际成本。
按照这个原则,如果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那么存货应该按照可变现净值来计价,即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以反映存货价值的下降。这样做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例如,某企业有一批原材料,成本为100万元,如果市场售价为80万元,预计销售过程中还将产生10万元的相关费用和税费,那么该批原材料可变现净值为7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按照70万元来计量这批原材料的账面价值,并对成本超过可变现净值的差额(即30万元)计提跌价准备。
这种计量方法有助于企业及时识别和反映存货跌价风险,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