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法与成本法是会计核算中两种不同的方法,主要用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以下是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1. 投资成本的处理:
成本法:投资成本按照实际支付金额确定,并在投资持有期间保持不变,除非有证据表明长期股权投资价值已经减损。
权益法:投资成本在取得投资时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入账,但在投资持有期间,会根据被投资方净利润的变动、其他综合收益变动以及分配的现金股利等因素,对投资成本进行调整。
2. 净利润的确认:
成本法:仅确认被投资方分配的现金股利作为投资收益。
权益法:确认被投资方实现的净利润中按持股比例计算的部分作为投资收益。
3. 被投资方净资产变动的影响:
成本法:不反映被投资方净资产变动对投资价值的影响。
权益法:当被投资方净资产增加时,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也随之增加;当被投资方净资产减少时,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也随之减少。
4. 会计报表的反映:
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在资产负债表上按成本计量,不反映被投资方净资产的变化。
权益法:长期股权投资在资产负债表上按权益法调整后的账面价值计量,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投资方在被投资方中的权益。
5. 适用的投资类型:
成本法:通常适用于对被投资方不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且对被投资方不具有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适用于对被投资方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之间的经济关系,而成本法则相对简单,更注重投资成本的保护。根据具体情况,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