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字古文与七言古诗中的经典运用探析
在浩如烟海的古文与诗歌中,“方”字作为常用字,以其独特的寓意和丰富的情感,被诸多文人墨客巧妙运用。以下,我们精选了五个常见问题,带领您领略《方》字在经典古文与七言古诗中的风采。
问题一:哪篇古文中,“方”字表达了坚守信念、不轻易改变的态度?
《论语·里仁》中,孔子说:“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这里的“方”字,正是表达孔子坚守信念,不轻易改变的态度。他认为,即使条件艰苦,只要努力,一定能够达到目标。
问题二:哪首七言古诗中,“方”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的“白日依山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其中的“山”字与“方”字在形近的基础上,都蕴含着自然、宽广的意境。
问题三:“方”字在《左传》中有什么特殊含义?
在《左传》中,“方”字常常用来表示方位、位置,如“东方”、“南方”等。同时,它还寓意着正义、公正,如“方直”、“方行”等。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记载了晋文公重耳的一段话:“吾闻之,天方助予,敢不勉乎?”这里的“方”字,既表示方位,又寓意着天意相助,体现了古人对天命、天意的敬畏。
问题四:哪位唐代诗人曾在七言古诗中运用“方”字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里的“又送王孙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其中的“送”字与“方”字,在音近的基础上,都寓意着离别、相聚的情感。
问题五:哪篇古文中的“方”字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
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中,“方今之时,学者少而士多,士之不才者,其犹不足道也。士之才者,其犹不足用也。”这里的“方”字,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他认为,当时社会风气浮躁,学者少而士多,导致真正有才能的人无法得到重用。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