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国(Papal States),又称为罗马教皇国,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一个政治实体,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
以下是教皇国形成的历史背景:
1. 丕平献土:公元756年,法兰克王国的国王丕平(Pepin the Short)为了感谢教皇斯蒂芬二世(Stephen II)在法兰克王国王位继承问题上的支持,将意大利中部的一片土地献给教皇,这片土地被称为“丕平献土”。这是教皇国形成的开端。
2. 神圣罗马帝国支持:随着时间的发展,教皇国逐渐扩大,并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承认和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教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权力关系,有时相互支持,有时又相互争斗。
3. 教皇国的扩张: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教皇国通过购买、赠予、征服等方式不断扩大其领土,成为中世纪欧洲的一个独立政治实体。
4. 文艺复兴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教皇国达到了其领土的顶峰,包括了意大利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包括罗马、那不勒斯、帕尔马、乌尔比诺等地。
然而,在19世纪,随着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教皇国的领土逐渐被意大利王国吞并。1870年,罗马成为意大利王国的首都,教皇国正式结束。
教皇国是中世纪欧洲的一个重要政治实体,其形成与丕平献土、神圣罗马帝国的支持以及教皇国的扩张密切相关。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