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常用的德育原则主要包括:
1. 知行统一原则
2.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3. 因材施教原则
4. 长善救失原则
5.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6. 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7.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以下结合德育工作实绩分析,说明“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提出依据和贯彻要求:
一、提出依据
1.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符合教育目的: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有助于实现这一目的。
3. 借鉴国外德育经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国内外德育工作的共同特点,借鉴国外德育经验有助于提高我国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贯彻要求
1. 尊重学生: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2. 严格要求:教师应明确德育目标,制定合理的德育要求,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3. 平等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4. 调控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和道德水平,灵活运用教育方式,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5. 注重德育评价:建立科学、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德育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进步。
6.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在德育工作中得以有效贯彻,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