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语文课程标准(通常指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的认识相较于过去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变化:
语文课程内涵的变化:
1. 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素养的全面性,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文化意识等。
2. 核心素养的强调:新课程标准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强调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文化意识等。
3. 跨学科学习:课程标准提倡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4. 终身学习理念: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外延的变化:
1. 课程资源的丰富:课程标准提倡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包括图书、网络、社区、自然等。
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课程标准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
3.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
4. 课程内容的拓展: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拓展,增加了传统文化、科技、环境等跨学科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更加全面、开放和多元化,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