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以及国家一级学科等概念,是按照学科体系对学术领域进行分类的方式。
1. 一级学科:
一级学科,也称为“学科门类”,是学科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分类。它通常根据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体系来划分。
在中国,一级学科共有13个,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军事学。
2. 二级学科:
二级学科是在一级学科基础上,根据学科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或专业领域进一步细分的学科。
每个一级学科下可以包含多个二级学科。例如,在一级学科“工学”下,可以细分为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等多个二级学科。
3. 国家一级学科:
国家一级学科通常是指在国家层面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学科。这些学科往往与国家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
国家一级学科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分类,它可能会随着国家的发展战略和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例如,近年来,为了适应国家战略需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新兴学科被提升为国家一级学科。
分类方式如下:
按研究对象分类:根据学科研究的对象,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按研究方法分类:根据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数学、统计学、系统科学等。
按学科性质分类:根据学科的性质,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
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体系,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