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模型是基于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的。这个实验被称为卢瑟福散射实验,被认为是物理学中最美丽的实验之一。
在实验中,卢瑟福和他的团队将α粒子(一种带正电的粒子)射向一张薄金箔。他们观察到,大多数α粒子都直接穿过了金箔,但有一小部分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甚至有些几乎直接反弹回来。这一现象无法用当时的汤姆逊“葡萄干布丁模型”来解释,因为汤姆逊模型认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卢瑟福根据这些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的正电荷和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非常小的核心——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这个核心旋转。这一模型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并为后来的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