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具体使用情境中的意义和功能的学科,它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语用学理论:
1.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由约翰·奥斯汀提出,认为说话者在说话时不仅仅是在传达信息,还可能是在执行某种行为,如陈述、请求、承诺等。
2. 塞尔的指示理论(Indexical Theory):
由约翰·塞尔提出,强调语言中的指示词(如“我”、“这里”、“现在”等)具有相对性和情境依赖性。
3.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由格赖斯提出,认为在语言交际中,说话者和听话者都遵循一系列的原则来使交际尽可能顺利,如质量原则、数量原则、关联原则和方式原则。
4. 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由格赖斯提出,强调在交际中人们会使用一定的策略来保持和谐与礼貌,以避免冲突。
5. 预设理论(Presupposition Theory):
研究句子中的预设信息,即说话者认为听话者已经知道的信息。
6. 会话含义理论(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ory):
研究通过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交际原则推导出的句子含义。
7. 预设与指示理论(Presupposition and Indexicality):
结合预设理论和指示理论,研究语言中的预设和指示词如何影响话语的意义。
8. 语境论(Contextualism):
认为语言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语境。
9. 认知语用学(Cognitive Pragmatics):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语用现象,强调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的认知活动。
10. 文化语用学(Cultural Pragmatics):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用现象,强调文化因素对语用行为的影响。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对语用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们理解语言在具体交际情境中的运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