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学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特有的经济资助方式,它主要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以获取一定报酬,从而帮助自己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的一种形式。
这种方式起源于20世纪初,特别是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和实践的影响。勤工俭学的目的是鼓励学生通过劳动锻炼身体、培养实践能力,同时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实现教育公平。
勤工俭学的主要形式包括:
1. 校内勤工俭学:学生在校内参与各种劳动,如图书馆管理、清洁卫生、校园绿化等,以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
2. 校外勤工俭学:学生到校外参与劳动,如家教、社区服务、工厂实习等,通过劳动获得报酬。
3. 奖学金与勤工俭学的结合:学校设立奖学金,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获得部分或全部奖学金。
勤工俭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生活能力,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