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三不连五”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历法。在中国古代,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30天或29天,具体根据农历(阴历)来定。因为12个月相加只有354或355天,而公历(阳历)一年有365天或366天,所以农历与公历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连三不连五”的意思是,如果某年的农历正月初三是星期五,那么这一年中的每个月的初三都不会是星期五。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种规律或者现象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出现,但有一个例外。
.png)
在现代汉语中,“连三不连五”这个成语并不常用,它主要用来描述那些具有周期性但存在例外的情况。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