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前驱体法制备碳纤维是一种常用的碳纤维制备方法,其基本工艺步骤包括以下几部分:
1. 原料准备
材料:通常使用聚丙烯腈(PAN)、石油沥青、粘胶纤维等有机高分子材料作为前驱体。
变化:原料从固态或液态变为分散在溶剂中的溶液。
2. 溶解
材料:将有机前驱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如二甲基亚砜(DMSO)、N-甲基吡咯烷酮(NMP)等。
变化:有机前驱体从固态或液态变为溶液状态。
3. 抽丝
材料:将溶液进行脱溶剂处理,使溶液中的有机前驱体形成纤维状结构。
变化:从溶液状态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纤维。
4. 拉伸
材料:将抽丝得到的纤维进行拉伸处理,以提高纤维的强度和模量。
变化:纤维的直径减小,纤维的强度和模量增加。
5. 稳定化处理
材料:通过加热、氧化或化学处理等方法,使纤维中的有机前驱体分解,形成碳化结构。
变化:纤维中的有机物质减少,碳含量增加。
6. 碳化
材料:将稳定化处理后的纤维在高温下进行碳化处理,使纤维进一步转化为碳纤维。
变化:纤维中的非碳元素(如氢、氧等)被去除,碳含量进一步增加。
7. 石墨化
材料:将碳纤维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石墨化处理,以进一步提高纤维的模量和强度。
变化:纤维的层状结构更加规整,模量和强度得到显著提升。
8. 表面处理
材料:根据需要,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如氧化、涂覆等,以提高其与其他材料的结合能力。
变化:纤维表面发生变化,增加其与其他材料的亲和力。
9. 后处理
材料:对碳纤维进行后处理,如清洗、干燥等,以提高其质量。
变化:纤维表面和内部杂质被去除,纤维质量得到提升。
在整个制备过程中,材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从有机前驱体到碳纤维的转变,包括有机物质含量的减少、碳含量的增加、纤维强度和模量的提高等。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