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符合哪些条件一个县就会改名为县级市
1、地方预算收入2亿多元已成为多个市县的县级市。只有这样才能升级为地级市。
2、县级市的城市化进程较县快,非农人口占一定比例,其设立标准包括县政府驻地所在镇的城镇人口不低于12万人,其中具有非农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8万人,全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30%,并不少于15万人。
3、而且没有超出政府规划出的范围。在职工作人员要有少于30%去进行农业种植的人数,在收入的总体规划中种植农业的比重要小于25%,与之前的平均水平相比,该地政府每个人的收入水平以及政府总体收入水平都要有一定的提高。县改市和县改区这一政策可以加快城市发展进程,并且促进城市化水平。
4、市的影响、声誉要比县高,有利于提高居民的自豪感,也有利于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市比县的行政管理范围更宽,行政管理权限更大,如果升格成地级市,还可以在“代管”附近的县和县级市时,得到更多的实际利益;更容易争取到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以及一笔可观的城市建设费用。
5、地级市是指具有一定行政级别的城市,通常由省级政府直接管辖。比如江苏省的苏州市,就是一个典型的地级市。而县级市则是从原来的县级行政区划中演变而来的城市。
6、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产值占8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25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发达,产值超过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35%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已成为若干市县范围内中心城市的县级市,方可升格为地级市。
县改市条件及标准
1、一个县若要撤县设市,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如果总人口在50万以下,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需达到10万以上,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不超过40%,年国民生产总值需超过3亿元;如果总人口在50万以上,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一般需在12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需超过4亿元。
2、县改市的标准主要围绕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实力和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具体来说,对于总人口在50万以下的县,如果其县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达到10万以上,且农业人口占比不超过40%,并且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亿元以上,则可以考虑设市撤县。设立县级市的标准更为严格。
3、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的地方设市时,州(盟、县)驻地镇非农业人口不低于六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四万。(五)少数经济发达,已成为该地区经济中心的镇,如确有必要,可撤镇设市。设市时,非农业人口不低于十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八万。
4、撤县设市需要达到以下要求:人口要求: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需达到25万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需达到20万人以上。经济要求:工农业总产值需达到30亿元以上,且其中工业产值需占8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需在25亿元以上。
5、广西撤县设市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人口条件 城市区域非农业人口数量:需达到二十五万人以上。 城市中心区域非农业户口居民:应有二十万人以上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经济条件 城市工农业总产值:需达到三十亿元以上。 工业产值占比:应超过八十%。 国内生产总值:需超过二十五亿元。
撤县设市标准 撤县设市需要达到什么要求
撤县设市需要达到以下要求:人口要求: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需达到25万人以上。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需达到20万人以上。经济要求:工农业总产值需达到3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产值需占8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需在25亿元以上。第三产业需发达,产值需超过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需达到35%以上。
撤县设市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经济发展要求:县域经济发达,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如交通、通讯等,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与发展。人口及地理条件:县域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地理位置较为重要,具有成为地区中心的潜力。
一个县若要撤县设市,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如果总人口在50万以下,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需达到10万以上,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不超过40%,年国民生产总值需超过3亿元;如果总人口在50万以上,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一般需在12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需超过4亿元。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