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有什么区别?
1、陈式太极拳的老架一路,也被称为大架,老架二路则被称为炮捶。老架一路共有七十四式,而老架二路则有四十一式。从整体上看,老架一路更像是盘架练功的功夫拳。陈式太极拳的所有招式都离不开老架一路的基础,它以柔为主,柔中寓刚,动作连贯,如同行云流水。
2、陈式太极拳以老架为基础,一路拳以柔为主,主要练习并建立陈氏太极拳的功底,被称为“基础拳”、“练功拳”。二路拳又称炮捶,以刚为主,特别强调太极八门劲中的四隅劲:采、列、肘、靠。有了老架拳的松,二路拳的松活弹抖才能更好地发挥。
3、陈式老架拳与新架拳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老架拳弧形绕转的圈较大,新架拳圈较小。故陈家沟也称老架拳为大圈拳,称新架拳为小圈拳。陈氏太极拳有大、小架之分,亦有新、老架之别。其它套路还包括器械和对练等等。
4、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有柔。两路拳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直至达到刚柔相济,浑然一圆。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的发劲规律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的发劲练习,必须在去僵求柔,周身放松的情况下,遵循“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这个太极拳发劲的基本规律,秩序渐进,用心揣摩。 只要真正掌握了这个规律,无论在任何角度和部位发力,都能够做到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日久自会成功。
陈长兴创造性地发展了现在的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即后人所称的太极拳老架(大架)。第一路动作相对简单,以柔为主,刚少于柔。运用四正劲——“棚捋挤按”为主,四隅手——“采挒肘靠”为辅。整个套路柔中寓刚,行气运动,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
新架的一路由陈发科所创,融合了老架的一二路特点,注重缠丝劲和弹抖发劲。而新架的二路则在老架二路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闪展腾挪与跳跃,其他道理则保持一致。至于24式、38式短拳,以及108势的长拳,都是陈氏后人所创立的。虽然长拳108势耗时较多,一般较少演练,但其道理与上述拳式并无二致。
陈式太极拳由明末清初的著名拳师陈王廷创立,他精心编排了老架五套和新架二路。第一路动作柔和,以“棚捋挤按”四正劲为主,注重缠丝劲的锻炼;第二路则复杂而紧凑,以刚发劲为主,展现了太极拳的刚柔并济。
陈式太极拳的打法主要包括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 老架一路:又名大架,由陈长兴精炼而成,共73式。特点为缠丝劲明显,动作呈弧形螺旋,柔中寓刚,与呼吸运气紧密结合,快慢相间。强调内劲的统领和身法的自然。 老架二路:共71式,震脚发劲动作较多,动作快速刚强,适于青壮年练习。
太极拳老架二路
1、陈式太极拳的老架一路,也被称为大架,老架二路则被称为炮捶。老架一路共有七十四式,而老架二路则有四十一式。从整体上看,老架一路更像是盘架练功的功夫拳。陈式太极拳的所有招式都离不开老架一路的基础,它以柔为主,柔中寓刚,动作连贯,如同行云流水。
2、以下是陈式太极拳的介绍:陈式老架二路拳最传统;其中一路拳是基础拳;较为缓和发力较少;老二路又叫炮捶,属于发力较多的;二路拳必须在熟练掌握一路拳的基础上打;一路拳热身然后才能练炮捶否则容易伤身。
3、陈式老架二路:侧重刚中带柔。这套拳法更加强调太极的发力,练习者在发力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刚劲与柔劲的相互融合。陈式新架一路:通常认为,新架一路可能更侧重于柔中带刚,强调放松与柔劲的基础上,逐渐融入刚劲,使拳法更加圆润流畅。
4、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和老架的五种区分 从成拳时间来分 陈氏老架二路成于1771-1853年之间。陈氏新架二路成于1887-1957年之间。时间久远者谓之老,时间接近现在者谓之新。陈式太极拳中的老架和新架的创立时间不同,其含有的内容和精神要领也是不同的。
5、陈式太极拳分为大、小架之分,老架拳圈较大,新架拳圈较小,前者被称为“大圈拳”,后者称为“小圈拳”。陈式太极拳以老架为基础,一路拳以柔为主,主要练习并建立陈氏太极拳的功底,被称为“基础拳”、“练功拳”。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