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的三查九对制度是指什么
1、护理的三查九对制度是指:三查: 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在准备药物时以及准备完毕后进行检查,确保药物无误。 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在执行给药、注射或任何医疗处置前,再次核对药物和患者信息。 发药、注射、处置后查:处置完成后,进行最终核对,确保操作正确无误。九对: 床号:核对患者的床位号。
2、护理的三查九对制度是指护理人员在执行医疗操作时的核对流程,以确保患者安全和用药准确。三查: 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在准备药物时及准备完毕后,需要核对药物的种类、数量等信息,确保无误。 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在执行给药、注射或任何处置前,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和药物信息,确保操作正确。
3、九对:床号:确认患者睡的床位是否正确。姓名:确保药物是给对的患者,就像我们快递收件时要核对姓名一样。性别: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错,但这一步也是为了防止万一。药名:确认药物名称无误,就像我们买东西时要确认商品名称一样。
4、三查九对一注意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具体内容如下:三查: 摆药后查:在药物摆放完毕后进行检查,确保药物正确无误。 服药注射处置前查:在进行服药或注射等医疗处置前,再次核对药物和患者信息,确保处置的正确性。 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处置完成后,进行最后的检查,确认无误并记录。
5、三查: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 九对:床号、姓名、性别、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药品有效期。一注意:用药后的反应,考虑患者是否有过敏史。不同医院的规定还有细微差别。
卫生法规中《查对制度》中对临床医护人员的要求有哪些
服药、注射、处置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九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九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及过敏史。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注意有效期和批号,溶液有无沉淀、浑浊、絮状物等(须在振动后观察)。
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发报告时,查对单位。放射线科 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在医疗实践中,查对制度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医生开具医嘱或处方时,应首先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床位号以及住院号或门诊号,以此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执行医嘱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遵循“三查七对”的原则,即在准备药物后进行检查,用药前再次核对,用药后再次确认,以确保给药的正确性。
如姓名、年龄、住院号等。严禁将床号作为身份查对的标识(国家)。确认住院、留观患者身份应同时使用床号、姓名两种标识,核对时须让患者(若患者存在交流障碍由家属)陈述自己的床号、姓名。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