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錡”这个字怎么读?和“锜”有什么区别?
1、笔画数不同。【錡】总笔画数是16,【锜】总笔画数13。笔顺编号不同。【锜】笔顺编号是3111513412512,【錡】3411243113412512。
2、“錡”这个字读qí,“錡”是锜的繁体字 锜 (錡) qí 意思:古代一种三足的釜。 ;古代一种凿木工具。在汉代的炊具系列中,釜是一种基本的形态。单独使用而不与甑配套的釜一般均是做成敞口、短颈、深腹、圜底的样子,无论是陶是铜。釜之有耳者即是鍪,亦为汉代常见的器形。
3、錡 拼音:qí ,笔划:16 部首:釒 锜 拼音:qí ,笔划:13部首:钅 锜 的繁体字是錡。基本解释:古代一种三足的釜。古代一种凿木工具。
4、qí 錡 qí 基本释义 古代一种三足的釜。古代一种凿木工具。详细释义 〈名〉(形声。从金,奇声。本义:釜之有足者)同本义 于以湘之,维錡及釜。——《诗·召南·采苹》一种兵器,矛属,齐刃如凿 既破我斧,又缺我錡。
5、錡”或“锜”。读音qí:字义:古代一种三足的釜,也指古代一种凿木工具。出处:如《毛诗·秦风·小戎》等古籍中有所记载。读音yǐ:此读音较为少见,具体字义及用法可能需进一步查阅古籍或专业文献以确认。在日常使用中,“錡”或“锜”字较为生僻,常见于古籍或专业领域,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金奇”合成一个字怎么念?
1、qí 錡 qí 基本释义 古代一种三足的釜。古代一种凿木工具。详细释义 〈名〉(形声。从金,奇声。本义:釜之有足者)同本义 于以湘之,维錡及釜。——《诗·召南·采苹》一种兵器,矛属,齐刃如凿 既破我斧,又缺我錡。
2、“金奇”合成一个字念“qí”,即“錡”。读音:錡的拼音为qí。字义:錡是一种兵器,其齐刃如凿。在《毛诗·豳风·破斧》中有记载:“既破我斧,又缺我錡。”描述了兵器在战斗中的损坏情况。这里的“錡”就是指的一种具体形状的兵器。
3、錡(qi)二声。古代一种带三足的锅。古代一种凿子。
4、黄心猕猴桃,也被称为黄金奇异果或金奇果,是猕猴桃的一种变种,其果肉呈现出独特的黄色。与绿心猕猴桃相比,黄心猕猴桃在某些营养成分上有所不同,尤其是在某些抗氧化物质的含量上。
5、中文名:錡 拼音 : qí 基本字义 錡,兵器,齐刃如凿,《毛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是吪(音化)。毛苌传云:凿属曰錡。(参阅“厹”,音求,三棱兵器,《毛诗.秦风.小戎》:厹矛鋈錞。
qi的汉字带金旁
锜,这个汉字最早出现在秦朝的小篆时代,属于形声字,在六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基本含义是指一种古代的三足釜,用于烹饪食物。同时,锜还具有一个引申含义,即古代的一种凿木工具,用于木材的加工和处理。关于锜字的注解,在《说文解字》中虽未直接收录“锜”字,但可以参考与其相关的“錡”字:“鉏也。
锲 (锲)qiè 用刀子刻:锲金镂玉。锲而不舍。截断。
锜 (锜)qí (1)(2) 古代一种三足的釜。(3) 古代一种凿木工具。(4) 姓氏。据《左传》所载,商汤后裔,在殷商中期以后,形成了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等七大族,称为殷民七族。作为姓氏时念yǐ 。
锵(qiāng)汉字。也是一种维吾尔族打击弦鸣乐器名,形容金玉相击声。如:锵鈜(形容声音洪亮清越),锵喤(形容钟声洪亮清越),锵訇(形容声音清越洪亮)。铠,字从金,从岂(qǐ),岂亦声。“岂”意为“鳞片状”。“金”与“岂”联合起来表示“一种用金属鳞片制成的作战服”。
镪 读音:[qiāng][qiǎng]部首:钅五笔:QXKJ 释义:[qiāng]:[镪水]强酸的俗称。 [qiǎng]:古指成串的钱。[白镪]银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