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与权益法是会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不同方法,它们在确认投资收益、成本计量和投资价值变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1. 成本法(Cost Method):
成本法主要用于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的情况。
投资方在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时,按照投资成本计量,不调整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不进行确认,不参与被投资单位的利润分配。
投资方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才确认投资收益。
2. 权益法(Equity Method):
权益法主要用于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的情况。
投资方在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时,按照投资成本计量,但随着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变化,投资方需要调整其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进行确认,按照其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并调整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方在持有期间,按照持股比例确认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并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
以下是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主要区别:
1. 投资收益确认:
成本法:在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
权益法:在投资期间,按照持股比例确认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2. 投资账面价值调整:
成本法:不调整投资账面价值。
权益法:随着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变化,调整投资账面价值。
3. 投资价值变动:
成本法:投资价值变动不反映在投资账面价值中。
权益法:投资价值变动反映在投资账面价值中。
4. 投资决策:
成本法:适用于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情况。
权益法:适用于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持股比例以及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