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法和收益法是两种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它们在应用场景、评估原理和计算方式上有所不同。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区别:
1. 应用场景:
权益法:主要用于评估企业的整体价值,特别是那些拥有多个业务板块、资产和负债的企业。
收益法:适用于评估企业、资产或项目的未来收益能力,常用于评估盈利性较强的企业或资产。
2. 评估原理:
权益法:基于企业整体价值,将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加减,得出企业的净资产价值。
收益法:基于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力,通过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折现到当前时点,得出企业的价值。
3. 计算方式:
权益法:将企业的资产减去负债,得出企业的净资产价值。
价值 = 资产 负债
收益法: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将其折现到当前时点,得出企业的价值。
价值 = ∑(CFt / (1 + r)t)
其中,CFt为第t年的现金流,r为折现率。
4. 评估结果:
权益法:评估结果为企业净资产价值。
收益法:评估结果为企业或资产的未来收益能力。
5. 适用范围:
权益法:适用于评估企业整体价值,如上市公司的整体估值、并购交易中的目标公司估值等。
收益法:适用于评估企业、资产或项目的未来收益能力,如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企业并购中的目标公司估值等。
总结:
权益法和收益法在应用场景、评估原理和计算方式上存在差异。权益法侧重于评估企业整体价值,而收益法侧重于评估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评估目的和资产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