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学校的提档线确定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 分数线公布:高考成绩公布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根据当年高考的实际情况,确定一本、二本等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3. 确定提档比例:高校会根据自身的招生计划和往年录取情况,确定一个提档比例,通常这个比例会略高于招生计划数。例如,如果某高校计划招生100人,可能会提出120%的提档比例,即120人。
4. 提档线确定:在模拟投档的基础上,高校会根据提档比例,结合考生的分数和志愿顺序,确定提档线。提档线是高校在录取过程中,对某一批次考生提出的最低录取标准。
5. 正式投档:在确定了提档线后,高校会向招生部门正式提出投档申请,招生部门根据高校的提档比例和提档线,将考生档案投递给高校。
6. 录取审核:高校收到考生档案后,会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因素进行审核,确定最终的录取名单。
平行志愿的提档线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考生的高考成绩:考生的分数越高,提档线通常也会越高。
志愿的填报情况:如果某个高校的志愿填报人数较多,提档线可能会相应提高。
招生计划:高校的招生计划数量会影响提档线的确定。
往年的录取数据:高校会参考往年的录取数据来预测和确定提档线。
平行志愿的提档线并非固定值,而是根据当年的招生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的。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