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方开挖角点处的边坡放坡,是指对边坡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下是边坡放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 现场调查与勘察:
对开挖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土石的性质、分布、结构、含水率等。
确定边坡的坡度、高度、宽度等参数。
2. 边坡设计:
根据勘察结果,确定边坡的坡度。一般而言,土质边坡的坡度不宜超过1:1.5,岩质边坡的坡度可适当增大。
设计边坡的平面形状,如直线形、曲线形等。
确定边坡的防护措施,如采用土钉、锚杆、喷混凝土、挂网等。
3. 放坡施工:
放坡顺序:从上往下进行,先放坡后开挖。
放坡角度:根据设计坡度和土石性质,确定放坡角度。对于土质边坡,放坡角度通常为1:1.5至1:2;对于岩质边坡,放坡角度可适当增大。
放坡方法:
分层开挖:将边坡分成若干层,逐层开挖,每层开挖后进行稳定检查。
台阶开挖:在边坡上设置台阶,台阶宽度一般为1-2米,高度为0.5-1米。
削坡减载:在边坡顶部削去部分土石,降低边坡高度,减小边坡应力。
4. 边坡防护:
在边坡放坡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
土钉支护:在边坡上打入土钉,形成支撑体系,提高边坡稳定性。
锚杆支护:在边坡上打入锚杆,形成支撑体系,提高边坡稳定性。
喷混凝土支护:在边坡表面喷射一层混凝土,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
挂网支护:在边坡表面挂上钢筋网,形成支撑体系,提高边坡稳定性。
5. 监测与维护:
在边坡放坡过程中,对边坡进行监测,如位移、沉降、裂缝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定期对边坡进行维护,如清理边坡表面的杂物、修复损坏的防护设施等。
土石方开挖角点处边坡放坡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边坡高度、坡度、土石性质等因素,采取合理的放坡方法和防护措施,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