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法是一种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它来源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这种方法强调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测量性,旨在确保教学目标的清晰和具体。ABCD法的四个要素如下:
A(Audience):受众
确定教学目标针对的对象是谁,是学生、教师还是其他相关人士。
B(Behavior):行为
明确学生应该能够做什么,即学生应该展示出哪些具体的行为或技能。
C(Condition):条件
描述学生表现这些行为或技能的情境,包括时间、地点、资源等。
D(Degree):程度
规定学生达到预期行为或技能的程度,例如正确率、速度、质量等。
以下是一个应用ABCD法的例子:
A(Audience):小学三年级学生
B(Behavior):能够正确识别并书写2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C(Condition):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堂练习
D(Degree):正确率达到90%以上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目标受众、学生需要展示的行为、行为发生的条件以及达到该行为所需达到的程度。这种方法有助于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