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期是细胞周期中的一个关键阶段,细胞在这个阶段准备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分裂期通常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有丝分裂的分裂期(M期)和减数分裂的分裂期。以下是分裂期各个细胞的变化特点及染色体行为的一些概述:
有丝分裂(M期)
细胞变化特点:
1. 前期(Prophase):
染色质开始凝聚成可见的染色体。
核膜和核仁消失。
纺锤体(纺锤丝)形成,从细胞两极向赤道板方向延伸。
2. 中期(Metaphase):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成所谓的“赤道板”。
染色体形态固定,便于观察。
3. 后期(Anaphase):
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单独的染色体。
染色体被纺锤丝拉向细胞两极。
4. 末期(Telophase):
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开始解旋。
核膜和核仁重新形成。
细胞膜开始向内凹陷,准备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染色体行为:
前期: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核膜解体,纺锤体形成。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丝附着在染色体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纺锤丝牵引向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解旋,核膜和核仁重新形成。
减数分裂(M期)
细胞变化特点:
减数分裂分为两次连续的分裂,即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II。
1. 减数分裂I(Meiosis I):
与有丝分裂前期相似,但同源染色体配对并交换基因片段(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
2. 减数分裂II(Meiosis II):
与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相似,但每个细胞只有一组染色体。
染色体再次分离,形成四个单倍体的子细胞。
染色体行为:
减数分裂I: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和分离。
减数分裂II: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单倍体细胞。
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与有丝分裂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以及最终形成的子细胞是单倍体的。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