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经典无锡话和无锡话骂人
娘个舌温(Nianggeshewen):这是一种无锡话中的口语表达,用来表示不满或责备,但具体含义可能因语境而异,其本质是一种情绪发泄,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
无锡人称这种人“身上穿得软嫳嫳,屋里 呒(读“呣[m]”)不夜饭米”。半吊子 据《辞海》解释:“旧时钱串一千叫一吊,半吊是五百,不能满串”。但在无锡话中另有说法,吊子即铫子,吊水用的吊桶,半吊子为半桶水,打水打不满吊子,犹喻本事不到家;引申为说话不算数,办事不老靠。
最经典的骂人话应该是“老勿死”,这还是圣人圣言,出自孔老夫子。《论语》中孔子有言“老而不死是为贼”,这里个“贼”勿是指乱臣贼子个贼,我理解为“讨厌”,就是无锡话里个“讨惹厌”。老勿死等于讨惹厌。
骂人的有:娘个舌温(Niang ge she wen)意思么,就是口头一种口语,米啥意思。
无锡话里的“撒否撒”即 “什否撒(she fe sa)”是口头常用的吐槽语气词之一,主要是用来咒骂、发泄不满及怨愤的用意,用无锡方言说起来很带劲,骂人味儿十足。平时最好少用这种不文明的脏话、粗话,彼此尊重是基本礼仪。无锡话属于吴语,为主流吴语太湖片的一支。
无锡话的常用词汇
在日常交流中,无锡人也有自己的俚语,如“吵嘴”说成“吵相骂”,“打架”则为“打相打”,“膝盖”在无锡话里是“青馒头”,“脖子”则称为“颈梗”。此外,“洗”在无锡话里是“汰”,“东西”则简称为“么事”,“事情”则说成“事体”。
无锡方言中的“阮/我”表示“我”,“老豆/老子”是称呼父亲,“阿姨/舅舅”则是称呼年长女性和男性。“撒尬子/说笑话”用来形容开玩笑或讲笑话。而“打闷葫芦/背地里做事”则是表示秘密进行某项活动或行为。以上只是部分无锡话方言词汇,实际上无锡话还有更多的特点和独特表达方式。
无锡话里的“撒否撒”即 “什否撒(she fe sa)”是口头常用的吐槽语气词之一,主要是用来咒骂、发泄不满及怨愤的用意,用无锡方言说起来很带劲,骂人味儿十足。平时最好少用这种不文明的脏话、粗话,彼此尊重是基本礼仪。无锡话属于吴语,为主流吴语太湖片的一支。
汤汤滴其实就是“汤汁”或者“汤水”的意思,是无锡方言中的一个常用词汇。无锡人热爱吃汤,无论是早餐还是正餐,汤都是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在无锡的当地小吃中,很多都是以煮汤的方式进行烹制的,比如无锡阳山蟹汤包、三鲜灌汤包等等。
宗桑,在无锡方言中是一个贬义词,指的是牲畜或低劣的人。例如,“你只宗桑,猪狗不如”这句话,意即你如同牲畜,连猪狗都不如。这种称呼一般用于成人之间互相鄙视、贬低对方。在对小孩进行贬低时,通常会在前面加上“小”字,例如“小宗桑”,表示更为轻蔑的态度。
在无锡话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小娘”这个词,它通常是用来称呼年轻女性的。但这个词汇并没有太多的贬义,相反还有一定的亲热感。在某些场合中,男性之间甚至会互称“小娘”来表达感情。除了用来称呼年轻女性外,“小娘”这个词汇在无锡话中还有其它用法和应用。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