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1、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高处作业施工时必须佩戴好安全带。
2、高处作业时,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岗位危险源包括: 带电设备和电缆触电风险; 电气火灾可能导致烧伤; 搬运和吊装过程中设备可能砸伤人员; 高空作业可能导致摔伤; 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位可能夹伤人员; 工作场所内的其他潜在危险。
3、- 安全通道:作业地点应设有安全通道,且通道内不得堆放物品。- 恶劣天气:在六级及以上大风、暴雨、雷电、大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停止高空作业。 安全防控措施 - 防止坠落:设置安全网、护栏,使用工具袋,清理脚手架上的物品。
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辨识包括哪些?
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潜在或现实的不安全因素。这些不安全因素可能源于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多方面原因,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和潜在原因。危险源辨识内容 物理性危险源:包括机械性危害、电气危害、热危害等。 化学性危险源:涉及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等化学品引发的风险。
2、危险源辨识包括: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不但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
3、危险源的概念是指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部位或场所,可能带来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它存在于特定系统中,例如全国范围内的炼油厂,或是企业系统中的某台设备。危险源的辨识涉及对其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指一旦触发,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
4、危险源是指潜在危险的能量或物质源头,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引发事故。它由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构成。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安全检查表法:通过详细检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这是一种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有助于全面识别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危险源辨识培训内容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危险源概念和种类:介绍危险源的概念、种类以及危险源对人身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影响。 危险源辨识方法:介绍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步骤,包括观察、记录、分析、评估和控制等。
2、- 化学品的毒害性、易燃易爆性或腐蚀性;- 辐射源、射线装置和电磁辐射设备;- 生物因子,如传染病病原体;- 特种设备,如电梯、锅炉和压力容器;- 电气系统,包括高电压、高电流和高温环境;- 土木工程项目,如建筑、水利和交通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和船只。
3、危险源辨识内容 物理性危险源:包括机械性危害、电气危害、热危害等。 化学性危险源:涉及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等化学品引发的风险。 生物性危险源:包括微生物感染、动植物引发的事故等。 心理性危险源:涉及人为操作失误或管理缺陷导致的风险,如人为操作不当、疲劳作业等。
4、危险源辨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在特定系统中,确定可能位于某个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或设备上的潜在风险源头或状态。分析潜在危险性:评估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即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5、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以下内容:常规活动:日常生产活动: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原料准备、加工制造、产品检验、包装运输等。办公活动:如文件处理、会议召开、电子设备使用等。维护活动:设备设施的定期维护、保养、检修等。非常规活动:临时性作业:如设备搬迁、场地改造、临时设备安装等。
6、危险源辨识主要是对危险源的识别,对其性质加以判断,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进行提前进行预防,以确保生产的安全、稳定。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和贮存区两种重大危险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