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来冰未泮的全诗及意思是什么?
1、“春来冰未泮”出自唐代杨凝式的《雪晴》。“春来冰未泮”全诗 《雪晴》唐代 杨凝式 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为报方袍客,丰年瑞已成。《雪晴》杨凝式 翻译、赏析和诗意 雪晴 - 杨凝式 雪晴天未央,冬至初晴明。为报惠方便,五谷已蕃茂。中文译文:雪晴的天还未到中午,冬至的时候天空初现晴朗。
2、意思春天过去了冰雪就会消融。冬天到了雪就来到了。雪晴 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为报方袍客,丰年瑞已成。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居洛阳。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卒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享年八十二岁。
3、“迨冰未泮”出自先秦佚名的《匏有苦叶》。“迨冰未泮”全诗《匏有苦叶》先秦 佚名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4、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为报方袍客,丰年瑞已成。——唐代·杨凝式《雪晴》 雪晴 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为报方袍客,丰年瑞已成。 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居洛阳。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卒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享年八十二岁。
5、诗的开头“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来临之际,冰还没有完全融化,而冬至过后,雪却开始放晴,意味着严寒将要过去,温暖即将到来。这一景象不仅反映了大自然的变化,也寓意了人生的轮回。离别往往发生在时节更替之际,此情此景恰如人生中不同阶段的更迭,春去冬来,转瞬即逝。
雪后初晴古诗六首推荐(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雪后初晴的古诗六首如下:《雪晴晚望》作者:唐·贾岛诗句: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简析:描绘了寒寂的空山晚晴图,意象清冷峭僻,空旷寂寥。《少室雪晴送王宁》作者:唐·李颀诗句: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以下推荐六首描绘雪后初晴景象的古诗:《雪晴晚望》 贾岛 诗句特点:淡笔勾勒,意象清冷峭僻,描绘了一幅寒寂的空山晚晴图。经典名句:“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少室雪晴送王宁》 李颀 诗句特点:清新别致,侧重于山峰晴雪景象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
雪晴晚望【唐】贾岛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贾岛于唐元和十一年(816)长安应举落第,次年与从弟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寂的空山晚晴图。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