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学概论中的名词解释如下:
1. 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指国家或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通过收入(如税收、收费等)和支出(如公共服务、国防、教育等)的分配和管理,对经济资源进行配置的一种经济活动。
2.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3. 财政平衡(Fiscal Balance):指政府在某一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相等状态。
4. 财政赤字(Fiscal Deficit):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导致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现象。
5. 财政盈余(Fiscal Surplus):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导致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现象。
6. 税收(Tax):国家依法对个人和企业的财产、所得等征收的一种强制性财政收入。
7. 财政转移支付(Fiscal Transfer Payment):政府为了实现收入再分配,对某些特定群体或地区进行的经济补贴或转移资金。
8.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商品或服务,如国防、路灯、公园等,其消费不能由市场机制来提供。
9. 外部性(Externality):某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市场参与者产生的影响,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10.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研究政治决策过程中的个体行为,分析政治家、选民和官僚在财政决策中的动机和行为的经济学理论。
11. 财政可持续性(Fiscal Sustainability):指政府长期财政状况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即政府能够持续满足其财政支出需求。
12. 财政分权(Fiscal Decentralization):指将一定的财政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能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财政决策。
13. 财政改革(Fiscal Reform):指对现行财政制度进行改革,以提高财政效率和透明度,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14. 财政纪律(Fiscal Discipline):指政府在财政决策和执行过程中,遵循预算约束、财政责任和财政透明度等原则。
15. 财政风险(Fiscal Risk):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财政状况恶化的风险,包括债务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