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故乡》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发表于1921年。这篇小说通过主人公“我”的视角,描绘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苦难生活,以及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压迫。以下是关于《故乡》中的人物与背景的详细介绍:
一、人物
1. “我”:小说的主人公,一个从城市回到故乡的知识分子。他在故乡经历了许多令人心酸的事情,深刻感受到了农村的贫困和落后。
2. 息儿:主人公的弟弟,一个天真无邪的农村孩子。他虽然生活贫困,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3. 老人:主人公的邻居,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他见证了故乡的变迁,对农村的贫困和落后有着深刻的认识。
4. 老李:主人公的亲戚,一个善良、勤劳的农民。他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却依然无法摆脱贫困。
5. 小姑娘:主人公在路上偶遇的一个农村女孩,她天真可爱,却面临着家庭的困境。
二、背景
1. 时间背景:《故乡》的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农村,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期。
2. 地理背景:小说的背景设定在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的一个农村。这里地形平坦,土地肥沃,但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农民生活困苦。
3. 社会背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但封建社会的残余势力依然存在。农村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4. 文化背景:小说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文化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封建迷信思想严重。
《故乡》通过描绘主人公的所见所闻,揭示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展现了农民的苦难生活,以及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压迫。这篇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