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汉字字典,编纂于清朝康熙年间,由张玉书、陈廷敬等编纂。在《康熙字典》中,“辰”字有以下解释:
辰,辰时也。一日分为十二时,自夜半至鸡鸣为子时,鸡鸣至平旦为丑时,平旦至日出为寅时,日出至食时为卯时,食时至隅中为辰时,隅中至日?i为巳时,日?i至日入为午时,日入至黄昏为未时,黄昏至人定为申时,人定至夜半为酉时,夜半至鸡鸣为戌时,鸡鸣至平旦为亥时。
“辰”字还有以下含义:
1. 星名,指二十八宿之一,即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三宿。
2. 地支之一,属龙,与天干相配为甲辰、乙辰等。
3. 古代计时单位,一日分为十二辰,每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4. 时间的单位,一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5. 古代天文历法中的一种单位,指天空中日月星辰运行的周期。
6. 古代姓氏,如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干,字子辰。
以上是《康熙字典》中关于“辰”字的解释。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