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13回主要讲述了范进高中举人后,家中发生的种种荒唐事。以下是本回的批注:
1. “范进一闻此信,是喜得心花怒放,手舞足蹈。”(第1段)——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范进中举后的喜悦之情。
2. “范进因母亲年老,不欲远行,便留在家里,把银子做盘缠,送母亲往姑苏去。”(第2段)——此段揭示了范进对母亲的孝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举人的尊敬。
3. “范进在家,终日只是喝酒,也不出门。”(第3段)——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范进中举后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举人的待遇。
4. “范进因中举后,名声大噪,乡里人都来拜访。”(第4段)——此段说明了范进中举后,他在乡里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5. “范进因母亲去世,悲痛欲绝,终日啼哭。”(第5段)——作者通过范进的悲痛,展现了人性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6. “范进因母亲去世,家境贫寒,无奈之下,只得卖掉房屋。”(第6段)——此段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举人的不公,以及范进家庭的困境。
7. “范进卖掉房屋后,搬到了一个破旧的小屋里居住。”(第7段)——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范进中举后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举人的待遇。
8. “范进因中举后,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其中不乏势利小人。”(第8段)——此段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以及范进在人际交往中的困境。
9. “范进因母亲去世,悲痛欲绝,终日啼哭。”(第9段)——作者通过范进的悲痛,展现了人性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10. “范进因中举后,生活困顿,无奈之下,只得卖掉房屋。”(第10段)——此段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举人的不公,以及范进家庭的困境。
第13回通过范进中举后的种种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作者以讽刺的手法,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