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平行分人数通常是指在高考招生录取过程中,某一所院校在某个批次录取中,按照平行志愿规则录取的考生人数。
平行志愿是一种志愿填报方式,它允许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同时填报多个志愿,并且这些志愿之间是平行的,即考生填报的多个志愿在录取时具有同等效力。平行志愿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考生被录取的机会,减少因志愿填报不当而落榜的风险。
以下是院校平行分人数的形成过程:
1. 志愿填报:考生在高考结束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成绩,填报多个平行志愿。
2. 模拟投档:在正式录取前,招生院校会进行模拟投档,根据考生的志愿和成绩,模拟出可能录取的考生名单。
3. 确定招生计划:招生院校会根据模拟投档的结果,结合自身的招生计划和招生政策,确定最终的招生计划。
4. 正式投档:在正式录取阶段,招生院校会根据考生的实际成绩和志愿,将考生信息正式投递给招生院校。
5. 院校平行分人数:在正式投档后,每个招生院校会根据招生计划,录取一定数量的考生。这个数量即为该院校的平行分人数。
平行分人数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志愿录取人数:这是指在考生填报的第一志愿中,被该院校录取的考生人数。
后续志愿录取人数:这是指在考生填报的其他平行志愿中,被该院校录取的考生人数。
征集志愿录取人数:这是指在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招生院校通过征集志愿方式录取的考生人数。
院校平行分人数的确定,主要依据考生的成绩、志愿填报情况以及招生院校的招生计划。平行志愿的设置旨在提高招生录取的公平性和效率。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