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审计项目都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计划阶段: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业务流程、内部控制、风险状况等。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并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制定审计策略和方向:根据评估的结果,确定审计范围、审计程序和方法。
2. 风险评估阶段:
识别和评估风险: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通过观察、询问、分析程序等方法,收集证据以评估风险。
3. 控制测试阶段:
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实施控制测试,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
确定控制是否有效:通过收集证据,判断内部控制是否能够有效预防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
4. 实质性程序阶段:
实施实质性程序:包括检查记录或文件、观察、询问、重新计算、分析程序等。
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确保审计证据足以支持审计意见。
5. 完成阶段:
编制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程序和收集到的证据,编写审计报告。
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在必要时,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审计发现和审计意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审计程序:
询问:向管理层、员工和其他相关人员询问有关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和财务状况等信息。
观察: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检查:检查会计记录、文件、合同等证据。
重新计算:对财务数据进行重新计算,以验证其准确性。
分析程序:分析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以识别异常或趋势。
函证:向第三方发送函证,以获取有关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的信息。
具体的审计程序应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审计目标进行调整。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