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是指在我国社会管理体系的最低层级,即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所采取的一系列组织形式、工作机制和制度安排,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基层社会治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架构:包括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行政单位,以及相应的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等。
2. 工作机制:如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社会服务、矛盾调解、治安管理、环境卫生等。
3. 制度安排:包括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
4. 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5. 法治保障: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等手段,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