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常规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预处理:
水质检测:首先对地表水进行水质检测,了解其污染程度,确定后续处理工艺。
去除大颗粒物质:通过筛网、格栅等设备去除水中的大颗粒物质,防止这些物质进入后续处理单元。
2. 混凝沉淀:
混凝: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铝、硫酸铁等),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体。
沉淀:经过混凝处理后的水进入沉淀池,絮体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到底部,清水上浮。
3. 过滤:
砂滤:沉淀后的水进入砂滤池,通过细砂或其他滤料层过滤,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微小颗粒。
4. 消毒:
加氯消毒:向过滤后的水中加入适量的氯,杀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水质安全。
臭氧消毒:也可使用臭氧进行消毒,具有消毒速度快、效果好的特点。
5. 后处理:
软化:对于含有较高硬度的地表水,可能需要进行软化处理,如离子交换、石灰软化等。
除铁除锰:对于含有较多铁、锰的地表水,可能需要进行除铁除锰处理。
6. 深度处理(如需):
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异味和色度。
膜处理:采用反渗透、纳滤等膜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水质。
整个地表水常规处理工艺流程的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有机物、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使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不同地区的水质条件不同,处理工艺和步骤可能有所差异。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