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在汉语中有一定的规则,一般遵循以下顺序:
1. 领属关系:表示所属关系的定语,如“我的”、“中国的”等,通常放在最前面。
2. 时间、处所: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定语,如“昨天”、“学校里”等,紧随领属关系之后。
3. 数量:表示数量的定语,如“三个”、“两辆”等,放在时间和处所定语之后。
4. 指代:表示指代意义的定语,如“这个”、“那个”等,排在数量定语之后。
5. 性质、状态:表示性质或状态的定语,如“美丽的”、“高兴的”等,排在指代定语之后。
6. 范围:表示范围的定语,如“所有的”、“大部分的”等,放在性质或状态定语之后。
7. 材料、质料:表示材料或质料的定语,如“木制的”、“铁铸的”等,排在范围定语之后。
8. 用途、功能:表示用途或功能的定语,如“办公用的”、“通讯用的”等,放在材料或质料定语之后。
以下是一个例子:
“那座美丽的学校里,有三位优秀的教师。”
在这个句子中:
“那座”是领属关系定语。
“美丽的”是性质状态定语。
“学校里”是处所定语。
“三位”是数量定语。
“优秀的”是性质状态定语。
“教师”是中心语。
遵循上述规则,多层定语的顺序从远到近、从大到小、从外到内、从具体到抽象进行排列。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