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体考跳高专项规则详解:常见问题解答指南
在山东省的高考体育考试中,跳高项目是众多考生关注的焦点。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跳高专项的规则,以下列举了五个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旨在为考生提供权威、实用的指导。
问题一:跳高比赛中,运动员可以使用哪些起跳方式?
在山东体考跳高比赛中,运动员可以使用助跑起跳和原地起跳两种方式。助跑起跳是指运动员在起跳前进行一段助跑,通过助跑积累速度,以获得更大的起跳力量。原地起跳则是指运动员在起跳前不进行助跑,直接从静止状态起跳。两种起跳方式均需符合比赛规则,不得有违规动作。
问题二:跳高比赛中,如何判断运动员是否成功越过横杆?
在跳高比赛中,判断运动员是否成功越过横杆的标准如下:运动员的身体(包括手、臂、腿、脚等部位)在横杆上方时,视为成功越过。具体来说,当运动员的任意身体部位(不包括起跳腿)在横杆上方时,即为成功。运动员在越过横杆后,不得触碰横杆或其支撑装置。
问题三:跳高比赛中,横杆的高度是如何设定的?
山东体考跳高比赛中,横杆的高度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体育考试大纲》进行设定。具体高度如下:男子组从1.20米开始,每增加10厘米为一组,直至2.30米;女子组从1.00米开始,每增加5厘米为一组,直至1.90米。运动员需依次尝试越过不同高度的横杆,直至失败。
问题四:跳高比赛中,运动员可以更换起跳腿吗?
在跳高比赛中,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可以更换起跳腿。但是,一旦运动员选择了一种起跳腿,在后续的比赛中不得随意更换。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更换起跳腿,需在裁判员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将视为违规。
问题五:跳高比赛中,如何计算运动员的成绩?
山东体考跳高比赛中,运动员的成绩以厘米为单位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运动员成功越过某一高度后,该高度即为运动员的成绩。如果运动员在某一高度失败,则需尝试下一高度。运动员在所有高度均失败后,其成绩为“0”。运动员在比赛中只能尝试越过横杆,不得进行落地跳。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