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纶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1、垂纶一词不仅限于实际的钓鱼活动,它还常用来象征隐居或退隐。晋代的葛洪在《抱朴子·嘉遯》中写道:“漆园垂纶而不顾卿相之贵,柏成操耜而不屑诸侯之高。”这里的垂纶,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钓鱼行为,成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古代,人们常以垂纶来比喻隐士的生活状态。
2、垂纶:钓鱼。莓苔:青苔。图片来源于网络胡令能,唐代诗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诗风浅显精巧,富有生活情趣。唐诗蔚为大观,但描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胡令能这首《小儿垂钓》以儿童生活为描写内容,把儿童的天真童趣展现得淋漓尽致,实在难能可贵。
3、下一句是:怕得鱼惊不应人。出自唐代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白话释义: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4、诗句来源: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赠方干》。诗句全文:《赠方干》全诗为“盛名与高隐,合近谢敷村。弟子已得桂,先生犹灌园。垂纶侵海介,拾句历云根。白日升天路,如君别有门。
5、出自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小儿垂钓》。全诗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译文如下: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唯恐鱼儿被吓跑。
6、上一句是:路人借问遥招手。出自【唐】胡令能的七绝《小儿垂钓》,原诗为: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译文: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垂纶是什么意思
垂纶的意思是垂钓,同时也常用来比喻隐居或退隐的生活状态,以及指代隐士。垂钓:垂纶最直接的含义是指钓鱼这一活动。在历史文献中,如三国时期的嵇康在《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中提到的“流磻平皋,垂纶长川”,就描述了垂钓的场景。比喻隐居或退隐的生活状态:垂纶常被用来象征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的生活态度。
垂纶的意思是:钓鱼。出自:胡令能《小儿垂钓》原诗: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释义: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垂纶还常用来比喻隐居或退隐的生活状态。晋葛洪在《抱朴子·嘉遯》中写道:“漆园垂纶而不顾卿相之贵,柏成操耜而不屑诸侯之高。”这说明古人以垂纶为隐居之象征。北周庾信的《拟咏怀》诗中也提到“垂纶在渭川”,意指隐居于自然之中。
一个意思。垂纶,汉语词汇。释义:垂钓。传说姜太公未出仕时曾隐居渭滨垂钓,后常以“垂纶”指隐居或退隐。借指隐士。指钓鱼的用具。垂钓是垂竿钓鱼的简称,俗称“钓鱼”,是指使用钓竿、鱼钩、渔线等钓具,从江河湖海及水库中把鱼提出来的一项活动。
“蓬头稚子学垂纶”中的“垂纶”意思是钓鱼。垂:在这里有垂下、悬挂的意思,特指钓鱼时鱼线垂下的状态。纶:指钓鱼用的丝线,也就是鱼线。在古代,“纶”也常用来指代钓鱼的活动。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在河边学习钓鱼的情景,充满了童趣和生动的画面感。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