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应力的基础的附加应力
1、基底压力是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也称基底接触压力,是计算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外荷载。基底附加压力是由建筑物荷重引起的基底压力增加,是上部结构和基础传到基底的地基反力与基底处原先存在于土中的自重应力之差。基础通常埋置在天然地面下一定深度,这个深度即为基础埋置深度。
2、地基附加应力分布规律主要有以下两点:附加应力随深度递减:地基中的附加应力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基础下方的一定深度范围内,附加应力较为集中;超过这一深度后,附加应力迅速减小,趋于零。这是因为上部结构荷载通过基础传递至地基时,随着深度的增加,应力逐渐分散,影响范围也逐步减小。
3、地基中附加应力是指建筑物建造后,基底接触压力与基底处土自重应力之差,一般将其作为作用于弹性半空间表面上的局部荷载。基底附加压力是指表(界)面法线方向上的合力不等于零,合力方向指向凸起面的内部.这种因液面弯曲而产生的压力称为附加压力。
4、自重应力的计算涉及土体的重度以及厚度。对于单个土层,通过将土的重度与厚度相乘,可得该层土的自重应力。若有多个土层,则将各层自重应力相加以获得总自重应力。在水位以下的土层,应使用饱和重度来计算自重应力,而在水位以上的有效自重应力则需采用浮重度。
5、基底附加应力的大小与基础形状、尺寸以及上部结构的重量密切相关。为了准确计算基底附加应力,设计者通常需要考虑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特性,包括摩擦系数和粘聚力等。另一方面,地基附加应力则涉及更为广泛的计算范围。它是指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内部任意一点所受到的附加应力。
6、)无论在哪一级荷载作用下,95%的荷载都是由地基埋深70cm以上地层承担,而从70cm到地基底部120cm段地层仅承担不到5%的附加应力,而且当基础形式一定时,地基持力层厚度不随上部荷载的增大而增大。 从图39中可以看出:随着地基深度的增加,中心附加应力衰减量减小并趋于稳定。
如何计算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
1、基底压力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具体取决于基础类型、荷载性质以及地基条件等因素。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直接荷载法、弹性地基法以及简化分层总和法等。直接荷载法适用于荷载分布规则且荷载大小不变的情况;弹性地基法则适用于地基变形较为复杂的场合;简化分层总和法则常用于计算基础沉降量。
2、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的关系是:基底附加压力就是基地压力减去基底以上原有土产生的自重应力得到的。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由于基底压力作用于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上,故也称基底接触压力。基底附加压力:由于建筑物荷重使基底增加的压力称为基底附加压力。
3、基底附加压力则是基底压力减去基底以上原有土壤自重产生的压力。由于地基表面原有土壤自身也具有重量,会对基础产生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基底自重压力。基底附加压力实际上就是去除这部分自重压力后的剩余压力,它直接反映了上部结构对地基的实际作用力。
4、基底压力计算公式:P=(F+G)/A=F/A+γGd,基底应力是指基础底面作用于地基表面接触处的压力。影响基底压力的因素:基础的形状、大小、刚度,埋置深度,基础上作用荷载的性质(中心、偏心、倾斜等)及大小、地基土性质。
5、计算建筑物基础底面附加应力P0时,需要从基础底面所受荷载标准值Pk中减去基础埋深范围内土层的自重应力Pc。 根据公开信息,P0代表建筑物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Pk是指基础底面承受的上部荷载,h是基础的埋置深度。
6、压力是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或流体中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也可称之为“压强”。 土力学中在计算某一点上的土压力的单位是Pa或kPa,计算总主动土压力的单位是kN每米 由于单位要一致,公式中各量的单位相成得到。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