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体知识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说是一种古代散文体裁,既可以叙述事情,又可以说明事物,还可以发表议论。这类文章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作者对某个问题有深刻见解。《马说》、《爱莲说》和《黄生借书说》均是初中阶段学习的“说”体文章。表是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这类文字在汉代被分为章、奏、表、议四种。
古体文体分类:韵文、骈体文、散文、其他文体。韵文知识 韵文可以分为:诗、词、曲、赋。(一)诗 诗又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四言古诗、六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诗都是古体诗。比如《诗经》、《楚辞》、《观沧海》、《卖炭翁》等等都是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铭,为着确立持久的或公开的记载而刻写或题写的文辞。例如:墓志铭 序,写在书前面的...今天也常见...例如:滕王阁序,兰亭集序 说,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类似于杂文。
书信,作为“书”这一文体的代表,自古便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思想。在古人的世界里,书信又被称为“尺牍”或“信札”,它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文体,多用于记事与表达情感。追溯至中国古代,抒情散文的滥觞便是书信。汉魏六朝时期,文人的尺牍重在实用,尚未形成独立的审美作品。
知识点总结 说 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
秋瑾《满江红》
1、秋瑾的《满江红》翻译: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当代秋瑾《满江红》。满江红秋瑾划分节奏方法如下: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3、秋瑾的《满江红》是一首展现她志向与决心的诗词,通过中秋佳节寓居北京的场景,表达了她从家庭束缚中挣脱,投身革命的决心。上片以菊花盛开的秋景,象征着她冲破牢笼的自由与解脱,引用陶渊明与李清照的诗句,巧妙地描绘了她复杂的心情。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表达了她对贵妇人生活的不屑,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4、满江红 清代·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满江红文言文给我讲一下呗
1、靖康二年北宋的大辱奇耻,还未洗雪,为人臣的愤恨,何时才能息灭!驾驶战车,冲破阻拦象踏破贺兰山的空缺。英雄的志气要象饥饿一样狠狠吃掉敌人的肉,要在说说笑笑之间口渴了喝尽敌人的血,等待着从头收拾整理旧时的山河,然后朝拜皇帝的宫阙。
2、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悲切”。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
3、岳飞的《满江红》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岳飞怒发冲冠,凭栏远眺,风雨停歇。他仰天长啸,心中充满了为国建功立业的壮志。他感慨三十多年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他告诫世人,不要轻易将青春消磨,等到白了少年头,只会徒然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仍让岳飞难以忘怀。
4、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潇潇:形容雨势急骤。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等闲:轻易,随便。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5、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