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留样标准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保障消费者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以下是一般性的菜品留样标准:
1. 留样目的:
监测和评估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卫生状况。
在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便于追踪和查找原因。
2. 留样要求:
所有直接供顾客食用的菜品,包括冷菜、热菜、汤、面点等,都应进行留样。
留样菜品应包括当天销售的所有品种,并确保留样量足以进行复检。
3. 留样数量:
留样量一般为每份菜品留样100-200克,但不得少于50克。
对于分量较大的菜品,应分份留样。
4. 留样容器:
留样容器应清洁、干燥、无污染,最好使用专用留样容器。
容器应密封良好,防止污染。
5. 留样标签:
每份留样容器上应贴上标签,标明菜品名称、留样时间、留样人员等信息。
标签应清晰可见,便于查阅。
6. 留样存放:
留样应存放在专用留样柜中,温度控制在4℃以下。
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以备复检。
7. 留样管理:
留样人员应定期检查留样情况,确保留样容器完好、标签清晰、存放温度适宜。
任何留样容器的损坏、标签不清等情况,都应立即更换。
8. 复检要求:
在留样期间,如有顾客投诉或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进行复检。
复检结果异常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如停售、召回等。
9. 记录保存:
留样记录应详细记录留样情况,包括留样时间、留样人员、复检结果等。
记录应保存至少2年。
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要求可能因地区、行业等有所不同。餐饮企业应根据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菜品留样标准。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