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是指为所有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群体提供方便、快捷、经济的金融服务。在中国,普惠金融的统计口径由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行”)和银保监会(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分别提供,两者在统计范围、方法和定义上存在一些差异。
以下是普惠人行口径与银监口径的主要区别:
1. 统计范围:
普惠人行口径:主要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等,以及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
银监口径:主要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等。
2. 统计方法:
普惠人行口径:采用直接统计法,即根据金融机构提供的统计数据,汇总得出普惠金融业务规模。
银监口径:采用间接统计法,即根据金融机构提供的统计数据,结合监管要求进行测算。
3. 统计定义:
普惠人行口径:主要关注普惠金融业务规模和占比,包括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农户贷款、信用卡透支等。
银监口径:除了关注普惠金融业务规模和占比外,还关注普惠金融业务质量,如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
4. 统计数据发布:
普惠人行口径:中国人民银行定期发布普惠金融相关统计数据。
银监口径:银保监会定期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业务相关统计数据。
普惠人行口径和银监口径在统计范围、方法、定义和数据发布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估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